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动态 / 教学科研动态
教学科研动态
中国音乐学院国际产学研用联培计划讲座 ——跨文化艺术与管理教育
发布时间:2025-03-07

中国音乐学院国际产学研用联培计划讲座

——跨文化艺术与管理教育

2025年3月6日下午,中国音乐学院国际产学研用联培计划讲座于教学楼506教室成功举办,主题聚焦“跨文化艺术与管理教育”。此次讲座由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和艺术管理系主办,中国音乐学院国际产学研用联培项目外方导师、美国东北大学商学院、传媒学院安东尼·保罗·芮迪诗(Anthony Paul De Ritis)教授主讲,中国音乐学院国际产学研用联培项目中方导师、艺术管理系主任陈楠教授主持。

芮笛诗教授作为国际知名的跨文化艺术教育专家,拥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音乐创作博士学位及东北大学高科技领域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其学术研究涵盖音乐创作、艺术管理、文化外交等多个领域。本次讲座主要围绕跨文化艺术与管理教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影响展开,深入探讨数智时代演艺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具体路径。

首先,芮笛诗教授从文化哲学层面阐释了跨文化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与理论框架。他指出,在全球化语境下艺术教育已超越单纯的技艺传授成为构建文化理解的重要桥梁。跨文化艺术教育通过“文化身份共享与整合”的方法论,能够有效激活个体创造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艺术管理人才。

其次,芮笛诗教授从理论视角讲解了创新管理教育方法论。设计思维模型层面,他系统阐述了“需求性-可行性-可操作性”三维模型在艺术管理中的应用,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理念。跨文化团队构建模式中,芮笛诗教授通过对比中西方管理模式差异,提出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理策略,强调文化敏感性与协作创新的重要性。他认为,建立容错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代际对话是应对艺术组织创新八大阻碍的关键。

最后,芮笛诗教授通过丰富的案例解析为与会者提供了实践创新思路。他以清华大学 X-Lab 的真实创业案例,展示了“削足适履”向“以足制履”的产品设计思维转变,强调用户洞察与文化适配的重要性。同时,他以五人艺术管理团队策划国际管弦乐音乐会为例,系统演示了数智技术在资源整合、市场营销、风险管理等环节的创新应用。

本次讲座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指导下,重点探讨了“十四五”规划中“文化两创”方针的实施路径。芮笛诗教授与博士生张元清合作的研究项目,不仅深化了师生对跨文化艺术管理的理论认知,更通过实践案例提供了可操作的创新方法论。

作为中国音乐学院国际产学研用联合培养项目的标志性学术活动,本次讲座成功构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通过深入的中西文化互鉴与对话,讲座创新性地探索了跨文化艺术管理教育的新范式,深化了艺术管理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同时,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及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艺术管理人才开辟了新思路,对促进我国艺术管理教育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文:张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