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中国音乐学院国际产学研用联培计划讲座于教学楼506教室成功举办,主题着眼于“全球音乐经济中高度多样化音乐生态系统的涌现”。此次讲座由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和艺术管理系主办,中国音乐学院国际产学研用联培项目外方导师、汉诺威音乐与戏剧大学媒体与音乐管理教授卡斯滕·温特(Carsten Winter)教授主讲,中国音乐学院国际产学研用联培项目中方导师、艺术管理系司思教授主持。
卡斯滕·温特教授作为深耕音乐生态系统研究的国际学者,拥有德国吕讷堡莱普哈纳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及奥地利克拉根福大学媒体与传播学授课资格,长期聚焦音乐生态系统策略、新兴音乐网络构建、音乐城市发展及新型音乐节模式等前沿领域,其跨学科研究融合历史、经济、传播等多维度视角,为全球音乐产业生态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重要学术支撑。讲座围绕全球音乐经济中音乐生态系统的演变、挑战与机遇展开,深入探讨了数字化转型、生态系统战略以及音乐节在推动音乐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他回顾了欧盟委员会的经济战略,强调数字化转型正在重塑音乐产业,从线性市场模式向复杂生态系统转变,带来新的动态性、复杂性和无边界性。
首先,卡斯滕·温特教授引用马克思理论,指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推动了音乐产业的结构性变革。在数字化转型对音乐产业的冲击下,传统音乐产业衰退,独立音乐人崛起,数字化催生了“创作者经济”,普通个体成为文化内容的生产者(UGC)。这种去中心化的趋势不仅改变了音乐产业的结构,也推动了音乐节、音乐城市和网络经济的兴起。
其次,温特教授从“生态系统”的概念入手,指出音乐生态系统是音乐行业各主体(包括艺术家、音乐公司、演出场馆、流媒体平台、政策制定者和观众)及其相互依赖关系的网络。这种生态系统通过音乐的生产、分发和消费创造价值,并以开放、平等、多样性和可持续性为核心理念。在进一步生态系统战略选择上,温特教授对比了全球开放与封闭生态系统,并以欧洲为例,指出该区域音乐产业通过与独立音乐人、小型音乐节和网络平台的合作,开放、包容的生态系统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音乐创作者和观众,推动了该地音乐经济的持续增长。
在例证方面,温特教授强调,音乐节和音乐城市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关键角色。其指出,音乐节不仅是表演场所,更是连接创作者、观众和产业的桥梁。欧洲的“代理型音乐节”通过与多方合作,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不仅对城市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显著,也为当地提升了国际知名度并提供了创新平台。
讲座最后,温特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音乐节和产业论坛,通过实践探索音乐生态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他强调音乐产业的未来在于开放、协作和创新,开放生态系统可实现文化多样性与经济可持续性的双赢。
作为中国音乐学院国际产学研用联合培养项目的标志性学术活动,本次讲座成功构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为师生提供了音乐生态系统发展的新视角,也为未来共建全球音乐生态系统交流互鉴提供了创新视野和重要启示。本次卡斯滕·温特教授参与的中国音乐学院国际产学研用联合培养项目,除学术讲座,卡斯滕·温特教授此行还包括研究生课程共建与观摩、研究生工作坊、研究生专业主课等系列的国际课程、学术讲座和交流活动,在中外双导师联合培养制度下,双方导师将围绕课程设计、科研合作及论文指导展开深度协作,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学生提供跨文化学术视野,进一步深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文:庄颖暖